查看原文
其他

我在日本送外卖:时薪100元,骑车穿过整座城市

蕴酱子 液态青年 2021-10-19

作者|蕴酱子

一辆自行车,一个黑色保温包,他们带着食物在城市里穿梭。

家住东京板桥区的于傲思算是最早在日本做外卖员的中国人之一。

2018年11月,25岁的于傲思从上一份工作中辞职,为缓解经济压力,他打算在找到新工作前做一份零工。那时候,东京街头巷尾的传单、广告牌、自家邮筒、甚至手机邮件,铺天盖地全是Uber eats(日本最大外卖平台)的广告。
通过传单上的联络方式,于傲思火速报名并参加了Uber eats的东京说明会。一个多小时后,他拎着印有绿色“Uber eats”字样的黑色外卖包,正式成为了外卖员。
受新冠疫情影响,向来冷清的日本外卖业突然火爆。2021年,Uber eats的外卖员人数突破了10万,以覆盖35个都道府县、10万多家的餐饮店的规模,超越日本本土外卖平台“出前馆”(约7万家店铺,2万名配送员),成为了日本外卖的代名词。今年1月,各大外卖平台的用户数也已达到902万,相比一年前增加了三倍,送外卖成了热门职业。由于操作简单时薪偏高,这份工作更成了不少在日中国人打零工的首选。

Uber eats的保温包 图片:CFP

01

“是个人就要”

在于傲思的记忆里,2018年,Uber eats公司开始在日本大规模扩张,因此成为Uber eats的外卖员非常简单,几乎“是个人、懂日语就要”:“先给我们讲了公司的运作流程,接着让我们用软件注册,签电子合同,教了我们抢单、送达的操作,再给一个外卖包,就可以出去送餐了。”
于傲思告诉液态青年,和中国不同,Uber eats对外卖员的交通工具没有任何要求。“想开车、骑摩托的话,需要一年以上的驾龄。自行车没有要求。”于傲思一直没有自行车,成为外卖员后,他一连租了好几个月的共享单车,“Uber eats有规定,骑自行车接到的单子,从出发到客人家里,导航距离不会超过5km。像我们这种非全职的,一般用自行车。”

一名外卖员在找路 图片:CFP
派送的流程很简单——先在app上线,系统会自动派出订单,显示餐厅与订单内容,骑手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接单。接单后,系统会导航到餐厅,而只有取餐成功后,外卖员才会得到去往目的地的具体导航,并得知距离。
“和国内的外卖派单系统不同,Uber eats一次只能送一单,你可以在送第一单的时候再接一单,但也只能第一份送餐结束后,才能知道第二家餐厅的位置。而且只要接了单,非特殊情况不能取消。”于傲思说。
虽然送餐效率不算高,但每一单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:Uber eats的一单基础收入是300日元(约合人民币18元),随后会根据距离递增,每公里增加100~150日元左右,所以骑自行车平均一单下来可以赚400~600日元(约合人民币24~36元),要是碰上恶劣天气或者节假日,系统会为在原有订单收入上再乘1.2~1.5倍。
通常,于傲思会在午饭时间段(11点至15点)在自家附近上线,然后接3-5单,这样一般不会离开板桥区,结束时能快速回家。然而,真正吸引他的并非每单加成,而是Uber eats给的额外奖励金。

一名外卖员在取餐 图片:CFP
“Uber eats的奖励金才是挣钱的关键。”于傲思透露,它分为每周奖励和区域奖励。每周奖励就是数量奖励,“一周送餐超过15次,Uber eats会直接打给你5000日元(约300元人民币),超过20次是8000日元(约480元人民币),要是全职送,每周获得额外2万日元肯定没问题。”区域奖励则是他们在东京都23个区里做活动,比如涉谷区的某天晚饭时间段突然有两倍收入加成。于傲思称,靠着奖励金制度,他每个月都能赚到七八万日元到十几万日元不等,“我送的不算多,一周20单左右,算下来时薪差不多能有100元人民币,比在东京打工赚得更多(时薪约1000日元,约60元人民币),还不用交税。”
“免税”也算是当外卖员的额外福利。于傲思说,不同于普通打工或是全职工作,uber和外卖员签的并非雇佣合同,没有保险,而更像是一种“Uber eats外卖员合格证明”,因此就算赚钱达到了报税标准(年收入在103万日元、即6.18万元人民币以上),人们也可以保持沉默,“轻松避税”。
不过,于傲思的挣钱大计并没有持续太久。从2019年起,uber逐步启动外卖员审核机制,这年4月,他因工作签证到期而停止送外卖,等到签证更新以后,却被告知“拥有工作签证的外国人已经无法注册成为外卖员。”好在那时,他已经在一家房产公司找到了新工作。
在于傲思看来,Uber eats在扩大日本市场后开始严格管理也算说得过去:“一开始他们简直是个人就要,后来听说有出现外国人违规打工的案例,审核政策就跟上了。”
一度松散的外卖员注册制度和非正规合同的确为Uber eats带来了不少麻烦。今年6月,日本警方将Uber eats日本公司的两名雇员告上法庭,理由是他们曾涉嫌雇佣两名滞留日本的越南人作为外卖员,而这违反了日本移民管制法。
8月25日,Uber eats宣布将终止持有留学签证、文化交流以及特定活动签证的外国人注册成为外卖员;对于现有的外国籍外卖员,会每6个月审核一次护照与签证信息。
回忆起曾经的5个月外卖员生活,于傲思庆幸遇到的客人都比较友好——他曾在送餐途中撒过汤料和油,不过几乎都没被客人当面指责过,好评率也基本维持在95分以上,“最方便的食物还是麦当劳这种快餐,我不太喜欢送中餐,汤水和油太多了,哪怕固定好了也容易洒。”

一份外卖食物 图片:CFP

02

“不稳定打工”

在日本,操作简单和高薪是绝大多数人投身外卖行业的主要原因,但不是所有人都像于傲思一样小赚了一笔。对于住在名古屋市的陆昕而言,最初做外卖员完全是因为灵活性。
2019年夏天,陆昕的大学课程与日常活动变得零散而忙乱,即使即将进入暑假,她也很难找到整块的时间去打工。为了赚零花钱,22岁的陆昕想到了送外卖:“时间比较自由,这样也不会耽误学校的安排。”
和于傲思的经历类似,陆昕找到了Uber eats在名古屋的办公点,用自己的自行车注册成为外卖员,并签了一份保证书,上面写着“不违反交通规则”的保证和Uber eats的紧急客服电话。
但很快,陆昕发现了这份工作的“不自由”之处:取餐成功后,app会在谷歌地图上导航去往送餐地的路线,但这份导航往往并不靠谱。
“谷歌地图没有自行车路线,只能选择步行或者开车,不管是哪一个,对于骑自行车而言都不方便。”陆昕记得,她经常因为导航而错过真正的捷径,“开车的路线是很危险的,因为你不能跟着机动车走,可如果是步行路线,它有可能给你导到天桥上,这一点很不合理。”

名古屋市中心 图片:CFP
另外,东京的“自行车送餐不超过五公里”原则似乎在名古屋不起作用。陆昕表示,名古屋市本身不大——不像东京那样可以分区,从而保证外卖员基本待在同一个区,在这里送外卖几乎得全市跑。她曾经拿到过好几次五六公里开外的订单,有一次甚至从市中心接单,一路往南十多公里,送到靠海的港口附近。
“我那次是晚上接的单,骑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怎么骑了这么远,但也没法要求取消订单了,只好硬着头送过去。”陆昕说,“送到后已经7点多了,天全黑了,我自己也懵了,坐在路边想要怎么回家。骑车回去需要将近一个小时,继续接单的话指不定要去更远的地方。而且日本很多小路晚上都不开灯,我一个人也害怕遇到变态。于是我就给住在附近的朋友打电话,问能不能开车送我回去,结果人家没空。”
幸运的是,在海边徘徊了一阵后的陆昕接到了一个送往市中心的订单,“我骑回市中心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,送完那一单我赶紧就下线了,那天真的没有心情再做了,特别累。”
陆昕住在市中心,旁边是标志性的名古屋电视塔,每次送完外卖回家只要看到它,她就知道自己快到家了。

Uber eats的点餐界面 图片:CFP
除了经常出现的远距离配送,名古屋的奖励金也不如东京丰厚。陆昕只在第一个月拿过每周奖励——那天她一口气送了10单,赚了4000多日元,随后立马得到了8000元奖励金,“当时觉得充满了动力”。但是那次以后,她再也没得到过奖励金。
因为平时要去学校,陆昕通常只能在周末的下午送外卖,一般是从下午三点送到晚上八九点。然而,或许是骑车效率不高,她一个月也只能赚到七八万日元(约3500~4800元人民币)。在以往,她每月打工能赚到10万(约6000元人民币)。
为了提高送餐效率多接单,陆昕闯过红灯:“日本人在市区开车也很快,所以挺不安全的,后来就不敢(闯)了。日本规定骑车不能戴耳机看手机,被警察抓到会被罚款,超速也会。而且要是出了交通事故Uber eats是不会负责的。”

图片:CFP
虽然只做了3个月外卖员,陆昕遇到的突发状况却并不少:有坡太陡只能推车,推到一半低血糖发作,跑进便利店吃东西的情况;有骑到一大片墓地觉得害怕的时候;更有夏天送烤酸奶化了一点就被客人投诉的委屈。“我之前看网上说,希望大家多理解外卖员什么的,但我想既然做了这份工作,就要好好把食物完整送到,毕竟客人也花钱了。”陆昕说。
夏天过去,陆昕回到了药妆店继续她时薪1200日元的常规打工——这比她送外卖时1000日元的时薪要高,也更稳定。“我们这里送外卖有些不稳定,有时候一整天都没接到几单。打工的话,不管这一个小时怎么过,我都能拿到钱。”但这段“不稳定打工”也让她觉得挺有趣,“我锻炼了身体,还把整个名古屋跑遍了。累的时候就停下来休息一下,能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景。”

03

“自己雇佣自己”

相比陆昕的奔波劳累,波雷的送餐生涯似乎更为自由轻松。波雷住在京都,2019年7月,刚刚成年的他经朋友介绍成为了Uber eats外卖员,开始了在日本的第一份零工。
和于傲思、陆昕的经历类似,波雷和Uber eats签下一份电子合同,他将其形容为“自己雇佣自己”:“我和Uber eats不是雇佣关系,更像是平等的关系,Uber eats提供平台,帮我联系餐厅和客人,我是自己给自己工作。”
在波雷看来,每一单的加成(即因餐厅、天气、客人地址不明等非外卖员因素导致的收入溢价)已经能让他赚不少钱了:“Uber eats溢价还是很多的。有时候你到餐厅等了很久,或是路上骑了很久还没到都会给你加钱。晚高峰的时候一单会溢价100日元左右,恶劣天气和节假日也有。”波雷告诉液态青年,他最多的一次在下雨天一单多了300日元。
虽然已经做了两年外卖员,但波雷的送餐次数并不多:“我是心血来潮会去送,有时候可能会一周送两三天、三四天,有时候一个月可能只做一次。认真做的话,时薪大概在1600日元。”

京都街道 图片:CFP
波雷的佛系态度,或许还来源于Uber eats的“出事不扣钱”制度,即无论迟到、食物洒出,外卖员都能拿到那一单的收入,唯一受影响的是外卖员的好评率。据波雷介绍,Uber eats采取100分倒扣制度,收到客人差评时会被扣分,分数低于80分可能会在几天内被停止派单,更低可能会被剥夺资格,但这都不会影响外卖员的收入。
波雷说,他的好评率一直维持在97分左右,最低到过91分。差评有时来得莫名其妙:“有一次送过去客人一开门,我就看到对方一脸很不好的表情,可能是他当天心情不好,觉得我来得晚,给打了差评。”
新冠疫情爆发后,为防止病毒传播,Uber eats推出了无接触配送,外卖员会将食物放在家门口或是指定地方,再发消息通知客人取餐。这期间,波雷曾接过一个送到著名景点二条城附近的现金到付订单,客人的地址并不准确,还写了一堆备注。“那边都快到郊外了,客人给我写了一个完整的‘导航’,让我经过几条路,到什么地方,再左拐右拐找一栋房子,然后进院子,把餐放在蓝色自行车的车筐里。”
然而,当波雷来到院里的时候,这里既没有蓝色自行车,也没有现金。“我只好给客人打电话,结果他从房间里出来了,最后还是当面交付的。”

图片:CFP
疫情期间,日本曾多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,许多餐厅关闭堂食,外卖业迅速发展,不少因新冠失业的日本人也加入送餐行业。在东京、大阪等大城市,抢单压力也逐渐增大。
“听说在东京,有些越南人、中亚人会一口气注册四五个外卖平台一起抢单。”波雷说,京都的外国人相对少,竞争没那么激烈,他依旧保持了他的随缘节奏,也不太担心新冠感染:“大家都戴着口罩,而且大部分时间在路上,和人接触的时候就是进餐厅、递给顾客食物,距离没有很近就还好。不像便利店之类的打工,整天在密闭环境中接触那么多人,更容易感染。”
波雷喜欢这份工作的自由和轻松。相比于京都900日元左右的打工时薪,波雷显然更喜欢当一个自由且不富裕的外卖员。在Uber eats会大量溢价的下雨天,他一般都在家偷闲:“我遇到过每天都拼命送外卖的日本人,他们一个月能挣80万到100万日元(约合人民币4.8~6万元)左右。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自由工作,没有强制性。”
“我要是今天缺钱了,就骑车出门送几单,这笔钱最后会成为我的晚餐。”他开心地说。
(于傲思、陆昕、波雷为化名)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